寶貝小喵喵 寶貝小肉包 母親這行業 親子時光

如何陪伴孩子用3C

2024 年 7 月 3 日
如何陪伴孩子用3C

如何陪伴孩子用3C

帶著包喵兄妹吃飯,隔壁桌迎來一陣跳針式的吵雜聲!
「媽媽,我什麼時候可以用iPad?」
「等你吃完才可以用。」
「媽媽,我什麼時候可以用iPad?」
「我剛才不是說等你吃完才可以用嗎?」
「媽媽,我……」

就這樣約莫10歲大的男孩不斷跳針式的詢問,彷彿多問幾次媽媽就會心軟答應般的繼續問,然而整場吃飯下來,媽媽仍沒鬆口,只是我瞄到,媽媽自己也在用iPad玩著手遊。

努力不讓3C成為孩子的保母

回想起去年帶著包喵兄妹一起去日本玩,一次是跟團旅行、一次是家族自助遊,兩趟旅途包喵兄妹都沒有吵著要用手機、iPad,也讓我和阿包醫生覺得欣慰,孩子們沒有養成依賴3C用品的習慣呢!最近朋友問我是如何陪伴孩子用3C,我分享以下幾招:

▲包喵兄妹外出不太會吵著要玩手機。面對高年級的小肉包,我還是認為手機越晚給越好。

1.外出準備舊玩具、新玩具

外出時不論長程或短途旅行,我都會在媽媽包內準備2類玩具,一種是孩子們平時比較常玩的玩具、一種是小喵比較沒有碰過的玩具,例如新的故事小書、小玩偶。而11歲的小包哥哥就會規定他自己帶想看的課外讀物和畫具,讓他們在外空檔時可以打發時間。至於要不要陪年紀較小的小喵玩則是看情況,比如熟悉的玩具她可以自己玩,但如果是畫畫她會求救,這時候愛畫畫的小包哥哥就會陪她畫,爸媽就可喘口氣。

如何陪伴孩子用3C_小包哥哥愛畫畫,外出都會準備畫具,小喵常在一旁觀看。

▲小包哥哥愛畫畫,外出都會準備畫具,小喵常在一旁觀看。

2.善用身旁小物變出新把戲

假如真的忘記帶玩具也沒有關係,可以善用餐廳或身旁的物品,比如有一次我帶小喵吃飯,因為沒有帶玩具,我就順手拿起桌上的餐巾紙,撕一小塊揉成小球,教小喵做成玉米人,現在小喵到餐廳用餐還會自己抽一張衛生紙做成好幾個玉米人玩呢!

▲包喵兄妹把玉米人這招學起來了!現在外出空檔都會自己做玉米人玩。

3.帶著孩子使用3C

不得不說,3C用品的確是很好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,假如他們很吵鬧,怎麼樣都無法安撫時,我就會拿出手機,但手機一定是拿在我手上,我會問問題引導孩子,比如「你知道螞蟻長什麼樣嗎?我們一起來查查。」讓孩子可以利用3C學習新事物。不過如果是搭飛機的時候,我就會全面開放他們看機上卡通,原則上會幫他們設定好適當年齡的卡通讓他們觀看。

▲搭飛機時我們有讓小喵看機上卡通,但她當時看到睡著了。

至於在家時,我們也會適度的讓孩子看電視,以小喵來說,會規定她看半小時的電視就要休息一次,而小包因為年紀比較大,則會讓他好好看完一部2小時的電影。至於要不要陪看呢?我的原則是如果是看了N遍的巧虎或是有教育意義的影片,且他們也看得懂,就會讓他們自己看,但如果是沒看過的影片或是不熟悉的主題,就會陪他們看,並在一旁解釋解答給他們聽。不過這邊我也會先確認我當下有沒有要忙的家事,假如有,就會播放比較安心的巧虎和熟悉的影片給他們看,這樣就可以搶時間做事,假如沒有就會一起觀看。

為什麼沒有常讓孩子碰3C

相信3C對孩子的影響,各位爸媽都多少耳聞:

美國兒科教授Dr. Hutton團隊曾針對47位3~5歲的幼兒做認知實驗,用核磁共振掃描幼兒腦部結構,結果發現越早、越常使用3C產品的孩子,認知功能分數越低,且腦部白質的髓鞘束完整性較低,左腦受的影響也比右腦多。

而腦中掌管語言和理解力的中樞都落在左半腦的白質內,如果白質發育不好就會造成傳導功能和效能不好,以至於語言和讀寫能力無法適當發揮。
註1:兒科醫師吳淑娟:美國兒科找到幼兒腦部殺手的證據

且3C就跟糖果零食一樣容易上癮,根據聯合報報導:

聲光刺激、3D動畫、網路遊戲等刺激,會讓大腦短暫分泌多巴胺,讓使用者專注在聲光效果中。但是,多巴胺分泌量有限,消耗殆盡之後,使用者就難以進行其他重要學習。
註2:3C產品擾亂腦分泌 學習、情緒難穩

由此可知使用3C容易使大腦興奮且容易成癮,這讓我想到有一次小包和小喵一起看湯姆貓與傑利鼠,卡通都沒有字幕,就只是兩位主角很快速地追逐和跑來跑去,我發現小喵很容易被這樣的影像動畫吸引,後來要看卡通時常會主動說想看這部,但我心裡更希望能讓他觀賞更多富有教育意義或知識性的影片。

在這個數位多媒體的年代,孩子在學齡前和學齡時期多接觸文本和文字反而是好可貴的,這類素材可以讓他們靜下心來,也有助於思考,讓孩子享受文字我覺得是目前教育很大的挑戰,如果過早接觸和依賴3C,孩子進入小學後閱讀長文字和文章就會非常痛苦。現代的孩子很多人過早接觸抖音等短影片,一但養成不需思考、不用花費耐心去了解內容的習慣,對他們的大腦真的是一種傷害。

聰明的使用3C

雖然盡量不讓孩子主動碰3C,但我仍會利用3C產品的便利性,變成好用的輔具幫助孩子成長,像現在小喵學校有英文課,有一次居家上課我陪上,當時外師就開啟YouTube Kids頻道,讓小朋友跟著影片唱唱跳跳,裡面的歌都很時髦也很好聽,將自然發音和簡單的字詞透過活潑的旋律和節奏呈現,有別於傳統兒歌,連大人都覺得有趣。而家裡訂閱的Disney+裡面有一些英文卡通,小包就看過花木蘭、星願等英文版。

培養新世代的媒體素養

這世代的孩子活在各種媒體充斥的環境,現在我們家常在周末舉辦讀書會,由家教老師準備書單和簡報,帶著和小包同齡層的孩子們一起在家裡討論,會後再讓他們小玩一下switch。之後我也會考慮讓家教老師主持會議培養孩子的媒體素養,包括怎麼使用社群帳號、如何面對網路霸凌、網路詐騙、慎選網路資訊、如何分辨農場文、搜尋有用的資訊等。

回想有一次小包想看哆拉a夢,結果搜尋到哆拉a夢的暗黑版本,內容非常可怕,他當晚也做惡夢,我們趕緊在網頁功能設定屏蔽擋掉這些暴力、血腥、煽色腥的網址。資訊無孔不入,身為父母在孩子成年前,更需要陪伴及為他們篩選資訊。

透過事先幫孩子打預防針,教導孩子明辨網路資訊,我相信面對這股數位洪流,孩子們也能學會適當運用3C,也不怕將來長大濫用3C產品。

    發表留言